学名:Forsythia suspensa 又名:黄花杆,黄寿丹。 科属: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。 用药部位:果实 性味:苦,微寒。 功效主治: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。用于痈疽,瘰疠,乳痈,丹毒,风热伤风,温病初起,温热入营,高热烦渴,神昏发斑,热淋尿闭。 摘录:百度百科&《中国药典》
学名:Polygonum aviculare L. 又名:扁竹、扁蓄。 科属:蓼科蓼属植物。 用药部位:地上部分 性味:苦,微寒。 功效主治:利尿通淋,杀虫,止痒。用于膀胱热淋,小便短赤,淋沥涩痛,皮肤湿疹,阴痒带下。 摘录:百度百科&《中国药典》
学名:Akebia quinata(Thunb.)Decne 又名:通草、附支、丁翁。 科属:木通科木桶属。 用药部位:木质茎 性味:苦,凉。 功效主治:泻火行水,通利血脉。治小便赤涩,淋浊,水肿,胸中烦热,喉痹咽痛,遍身拘痛,妇女经闭,乳汁欠亨。 摘录:百度百科&《中国药典》
泉源:蓼科植物掌叶大黄、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又名:葵叶大黄、鸡爪大黄、南大黄。 科:蓼科植物。 用药部位:根及根茎 性味:苦,寒。 功效主治:泻热通肠,凉血解毒,逐瘀通经。用于实热便秘,积滞腹痛,泻痢不爽,湿热黄疸,血热吐衄,目赤,咽肿,肠痈腹痛,痈肿疔疮,瘀血经闭,跌打损伤,外治水火烫伤;上消化道出血。 摘录:百度百科&《中国药典》
英文名:Radix Ginseng Rubra 科属:五加科人参属。 用药部位:根 性味:甘、微苦,温。 功效主治: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益气摄血。用于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气不摄血,崩漏下血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。 注重:不宜与藜芦同用。 摘录:百度百科&《中国药典》
学名:Ophiopogon japonicus?(Linn. f.) Ker-Gawl. 又名:麦门冬、沿阶草。 科属:百合科沿阶草属。 用药部位:块根 性味:甘,微苦,微寒。 功效主治:养阴生津,润肺清心。用于肺燥干咳。虚痨咳嗽,津伤口渴,心烦失眠,内热消渴,肠燥便秘;咽白喉。 摘录:百度百科&《中国药典》
学名:Polygonatum sibiricum 又名:鸡头黄精、黄鸡菜、笔管菜、爪子参、老虎姜、鸡爪参。 科属:百合科黄精属。 用药部位:根茎 性味:甘,平。 功效主治:补气养阴,健脾,润肺,益肾。用于脾胃虚弱,体倦乏力,口干食少,肺虚燥咳,精血缺乏,内热消渴。 摘录:百度百科&《中国药典》
学名: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. 又名:薯蓣、怀山药、淮山药、土薯、山薯、玉延、山芋、野薯、白山药。 科属:薯蓣科薯蓣属植物。 用药部位:薯蓣根茎 性味:甘,平。 功效主治: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。用于脾虚食少,久泻不止,肺虚喘咳,肾虚遗精,带下,尿频,虚热消渴。麸炒山药补脾健胃。用于脾虚食少,泄泻便溏,白带过多。 摘录:百度百科&《中国药典》